社科资讯

日新实习|内蒙古北疆文化研习营日志:呼和浩特篇

2024-08-03 浏览:615次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2024年专业实习支队“内蒙古北疆文化研习营”,于7月27日至8月10日前往内蒙古自治区呼和浩特、鄂尔多斯等地开展实践调研活动。本次研习以“深植北部边疆  发掘北疆文化”为主题,得到了来自内蒙古大学、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文化和旅游局、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中共鄂尔多斯市委统战部等多家单位的大力支持。

7月27日至8月1日,实习支队围绕呼和浩特中心城区及周边县镇展开调研。呼和浩特位于内蒙古中南部,北面阴山山脉,西接包头市、鄂尔多斯市,东邻乌兰察布市,南面是河套地区。呼和浩特现辖4区、4县、1旗,支队在六天内前往其中的赛罕区、新城区、玉泉区、和林格尔县与清水河县实地研习。

1723454017864.png

呼和浩特市行政区划

Day 1 集合开班

7月27日下午,内蒙古北疆文化研习营在呼和浩特市举行开班仪式。清华大学教务处副处长胡楚雄、日新书院副院长顾涛,内蒙古大学团委书记周琳娟、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宋跃飞、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副主任崔思朋,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祖吉宁,呼和浩特市社会科学联合会党组书记、主席薛红伟,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副校长张岑岚,呼和浩特市文化旅游广电局副局长于宏建等参加开班仪式。

开班仪式上,胡楚雄在致辞中指出,清华大学重视实践教育体系建设,提倡学生走出校园,积极参与校外实践,丰富其学习经历。本次研习活动选址呼和浩特市与鄂尔多斯市这两座历史文化名城,旨在让学生们亲身体验北疆文化的深厚底蕴及其在历史长河中的演变与发展。此次活动是清华大学第一次与内蒙古大学开展研习活动,这不仅加深了清华大学与内蒙古大学的学术交流与合作,也促进了与内蒙古自治区更广泛的学术、人才交流协作。胡楚雄对呼和浩特市多家单位的鼎力支持表示感谢,并寄望于参与研习的学生们能够珍视这次难得的学习机会,立足北疆文化、立足内蒙古改革发展实践,深入思考,深入研究,提升专业素养,参与到北部边疆的建设中来,进一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1723454031889.png

研习营全体师生合照

呼和浩特市委组织部副部长、公务员局局长祖吉宁同志致辞,对清华大学日新书院师生的到来表示热烈的欢迎。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副院长宋跃飞教授在致辞中表示,从大窑文化到绥远城的建立,从中国历代疆域变迁来看,呼和浩特一直是中国经济文化交流发展的重点节点。2023年7月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关于全方位建设模范自治区的决定》,第一次提出了打造“北疆文化”品牌,希望学员们继续挖掘北疆厚重历史、经济交流、文化内涵,通过此次实践活动,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同时借此次契机,加强两校合作,推动产学研发展。

清华大学日新书院为薛红伟、张岑岚、于宏建、崔思朋4名研习营指导教师颁发了聘书,并为研习营授旗。会后,研习营学员一起参观了呼和浩特市“感恩奋进、砥砺前行”展厅,考察了呼和浩特智慧城市指挥中心。

1723454050647.png

日新师生在开班仪式

Day 2 观呼市历史:从草原到古城

7月28日上午, 师生前往参观敕勒川草原、蒙草种业中心,以及伊利健康谷。

敕勒川草原位于呼和浩特市区东北部,地处阴山山脉中段,有着“天苍苍,野茫茫,风吹草低见牛羊”的美景。师生漫步于万亩草场,考察草原生态恢复情况,充分领略了“敕勒川,阴山下”的诗意呼和浩特。在蒙草种业中心,师生深入了解了内蒙古草种业发展情况以及防荒止漠的现状与进程,就种质资源研究与保护、生态修复等内容进行了交流。参观伊利健康谷时,师生深入了解了伊利乳业先进的工艺和企业文化,感受了教育、生产、娱乐、休闲、文化科技为一体的美好体验。

下午,师生前往参观将军衙署、大盛魁博物馆集群、归化城展示馆,以及塞上老街。

通过观看将军府大堂、二堂、三堂场景,师生了解清朝乾隆二年的驻防将军府发展历史,厘清呼和浩特自明清以来的历史发展脉络;参观大盛魁博物馆集群,了解了大盛魁商号的商贸历程、组织构架、历史沿革等方面的深厚底蕴,感悟“走西口”的历史,以及旅蒙商文化;在归化城展示馆,师生参观了青城发端、民族交融等多个展厅,每个展厅都承载着丰富的历史信息和文化内涵,展示了呼和浩特市及归化城地区的历史沿革。大家驻足观看,认真倾听,并进行了深入交流。

当晚,呼和浩特历史文化传承与北疆文化发展座谈会成功举办。会上,薛红伟老师从“1缕文明曙光、2首经典民歌、3张城市名片、4个历史故事以及北疆文化的内涵与实践”5个维度,详细介绍了呼和浩特市从史前时期到近现代的丰富历史文化,深入阐释了北疆文化的具体内涵以及呼和浩特打造“北疆文化”品牌的实践举措。讲座结束后,同学们结合在呼和浩特地区研习点位两天学习的感悟,以及讲座的具体内容,围绕呼和浩特地区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现代性的古今之辩、边疆治理政策与文旅开发之利弊等方面与顾涛老师进行了详细且充满辩证性的实习交流——“大鱼前导,小鱼从游”的理念在专业实习中不断被贯彻和实践。

1723454067804.png

1723454087976.png


1723454100029.png

1723454111250.png

Day 3 品呼市建设:城市治理与文旅开发

第三日(7月29日)上午的行程从浪潮企业呼和浩特展厅开始。同学们不仅深入了解了浪潮公司的发展历程、整体情况,还对其产品数字化应用场景、数字政务系统等业务进行了详尽的探索,与公司的工作人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在绥远城历史文化展馆,学员们通过丰富的文献资料、珍贵的老照片和历史文物,追溯了绥远城的历史文化发展脉络。在参观绥远城墙遗迹过程中,学员们积极与工作人员互动,就展览内容、满蒙民俗、城墙功能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和学习。

在呼和浩特市城市展示中心,学员们全面了解了呼和浩特的历史文化、建城历程、建设成就、发展规划以及城市特色和民俗非遗文化,全面感受了这座城市从古至今的变迁和未来发展的蓝图。

下午,同学们还前往昭君博物院,先后参观了昭君出塞陈列馆、匈奴历史博物馆等。在这里,他们学习了以“昭君出塞、胡汉和亲”为核心的历史佳话,以及中华民族历史上各民族广泛交往、深度融合、共同发展的丰富历程。结束参观后,学员们访问了社科类社会组织呼和浩特市皮画艺术研究会和苏鲁锭民族手工艺术产业园,聆听了关于内蒙古非遗技艺——皮画的制作和审美介绍。在亲手绘制皮画笔筒的过程中,学员们深刻体验了非遗文化中的北疆特色,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和生命力。

1723454128821.png


1723454146307.png


1723454156219.png


1723454169883.png

Day 4 悟边疆文化:从北疆民俗到鲜卑拓跋

 第四天(7月30日)上午,师生前往内蒙古大学民族博物馆、内蒙古大学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研究基地展厅进行参观与研讨。

内大民族博物馆现有藏品几乎涵盖旧石器时代至明清各个朝代的历史文物、民族民俗文物及现代生物标本,全方位、多角度、系统向同学们展示了内蒙古地区从史前到明清时期的历史沿革及内蒙古地区农耕、游牧和狩猎文化,彰显了各民族共同缔造的中华民族悠久历史和灿烂文化,展现了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历史进程。

下午,师生前往盛乐博物馆,了解了北魏拓跋“三次南迁、两次易都”的历史。盛乐博物馆位于和林格尔县土城子遗址东侧。2007年建馆以来,先后被授予自治区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自治区统一战线实践教学点、呼和浩特市民族团结进步教育示范基地等荣誉。在这里,师生不仅了解了和林格尔各时期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历史,更走近东汉护乌桓校尉壁画墓复原陈列展,从墓葬规格、壁画内容、人物样貌、建筑规格等多重角度亲身感受东汉时期生活在和林格尔地区各民族的交往、交流与交融。

晚间,师生在中共呼和浩特市委党校开展研讨会议。同学们在会议中不仅提出了“如何定义‘北疆文化’、为何要提出发展‘北疆文化’”的问题、引发党校老师热烈的解答;还围绕20世纪20年代共产党蒙藏学校的建立原因进行了热烈讨论。

1723454182733.png

盛乐博物馆展陈

Day 5 北疆生态:治沙人、乡土企业家的坚守

第五日(7月31日)上午,师生前往和林格尔县白二爷沙坝,通过参观当地治沙展览厅、治沙人办公室、集体宿舍等旧址,了解了上世纪80年代至今当地治沙人锲而不舍、艰苦奋斗的奋斗精神。

下午,研习营成员前往清水河县高茂泉村蒙清农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考察因地制宜、科学管理的绿色农业在北疆地区乡村振兴中的重要借鉴意义。蒙清农业始创于1996年,董事长刘三堂先生扎根清水河,多年潜心研究培育出了改良的小香米,并将清水河小香米卖到了全国。经过20年的发展,蒙清农业现已形成包括杂粮育种、种植、收储、加工、销售、连锁餐饮、五谷杂粮文化体验为一体的杂粮全产业链,在清水河、和林、朔州、赤峰、辽宁建平等地建立多种作物的合作种植基地,带动和影响农户上万户。成员通过参观蒙清公司,深刻感悟到实践知识的重要性与必要性。

晚间,同学们在高茂泉乡土中心与蒙清科技集团董事长开展研讨活动,了解了蒙清科技“立足乡村干大事”的企业背景与其创始人将热爱家乡、热爱北疆的精神世代相传的感人故事。

1723454197393.png


1723454211372.png

Day 6 穿越黄河,登临高山

第6天(8月1日)一早吃过早饭后,师生便乘车前往黄河河畔。在蒙清农业董事长刘俊辰带领进行了拉伸运动后,同学们兴致盎然地开始越野徒步,在8公里的路线中感受黄河畔的生态环境、居民生活状态、农业种植情况,同时体会互帮互助的团结协作精神。面对难免湿鞋的黄河支流,师生搬石头过河、手拉手行进,最终全员成功走完全程,在黄河畔留下了自己的足印。

徒步完后,同学们一同参观了后城咀石城遗址。该遗址是内蒙古中南部地区迄今发现规模最大的新石器时代晚期石城遗址,面积约138万平方米,结构布局保存较为完整,由内城、外城、瓮城以及外瓮城组成。后城咀石城有着龙山时代最为复杂、完备的三重防御体系,即由外瓮城城墙、马面、台基以及外环壕沟构成的第一道防御体系,由瓮城城墙、瓮城城墙上布置的台基、墩台以及内环壕构成的第二重防御体系,由主城墙、主城门以及在主城门两侧设置两座马面构成的第三重防御体系,是河套地区聚落形态的生动实物例证。同学们从防御模式、城建目的等方面进行提问,形成了热烈的讨论氛围。


1723454223327.png


1723454235595.png


1723454249165.png

1723454259499.png


为期六天在呼和浩特市的研习活动里,同学们全面深入地了解了呼和浩特市在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生态文明建设、乡村振兴、数字经济和北疆文化品牌打造方面取得的成就,切身体验了青城的独特魅力,了解了青城的人文历史,感受了青城的烟火气息。通过本次研习营,促进了日新书院师生之间,以及师生与呼和浩特之间的交流,为青年学子了解祖国边疆发展,把论文写在祖国大地上,奠定了实践基础。

1723454270514.png

徒步就位,于黄河畔

1723454281843.png

清水河县,谷田葱葱

1723454293163.png

劳动耕读,悠哉乐也

附:学生实习感悟(向上滑动启阅)

日新书院本科生 刘晓阳:

“在呼市6天的行程是很充实的,我们参观了许多智慧城市大数据的展示中心,逛到了很多博物馆,受到了当地部门和景区导游非常热情的接待。这次的呼市之行,让我对青城有了一个比较粗浅的了解,知道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在边疆是多么重要,知道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是多么形象,也在云谷受到了深深的震撼。这座乳都正大踏步的迈向现代化城市的宏伟目标!”

日新书院本科生 毛静蕾:

“到呼和浩特的第一天就在地铁里看到了以红山玉龙为造型的手环,感受到了青城历史文化名城的魅力。在后来的几天我们穿梭于各个博物馆,常常从几万年前的大窑文化的先民遗址穿梭到明清移民走西口的壮观场景,生动展示了北疆各民族共同创造的丰富文化和民族交往融合的历史。很高兴能有机会和大家来到美丽的内蒙古研学!”

日新书院本科生 栾镜涵:

“在7月31日上午,我们深入现地,考察了防风治沙成效显著的白二爷沙坝,并在了解沙坝防治历史的基础上,参观了老前辈们的宿舍、食堂等基础设施,深刻体会到风沙防治之艰苦和“三北防护林”建设之必要,前辈们吃苦耐劳,久久为功的精神鼓舞着我们。”

内大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硕士生 赵艺璇:

“此次研学之行,不仅走进了内蒙古的首府城市呼和浩特,深入了解了这片土地的历史、生态、科技、产业、文化、乡村实践和城市规划等,更深刻体会到了北疆文化的独特魅力。敕勒川草原的广阔美丽、绥远城墙遗址所体现出来的古代北疆防御体系的雄伟与坚固、伊利现代智慧健康谷的自动化无人化发展……这些丰富的活动不仅让我汲取了丰富的北疆文化知识,拓宽了学科视野,更加深了彼此之间的交流与学习。我们不仅是知识的受益者,更是文化的传播者。为期六天的考察活动,也让我感受到了内蒙古人民的热情与智慧,以及人们对这片土地的热爱与尊重。”

8月2日-8月9日,师生前往鄂尔多斯,继续开展为期7天的研习活动。

图片|研习营同学、老师提供

文字|石堡华 刘晓阳 毛静蕾 栾镜涵 赵艺璇

排版|石堡华

审核|王晓瑜 程厚豪

转载来源:THU清清园中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