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31日,由内蒙古自治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组织举办的内蒙古社科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重要讲话精神座谈会在兴安盟召开。自治区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乌恩奇主持会议并讲话,党组成员、副主席朱晓俊出席会议。四川省社科联、上海市社科联代表,内蒙古自治区党委党史和地方志研究室、有关高校、科研院所、社科类社团,各盟市社科联、兴安盟有关部门领导同志和专家学者出席会议。
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党委委员、院长包银山,内蒙古开放大学党委副书记、校长刘春,内蒙古自治区文学艺术界联合会党组成员、副主席闫艳,四川省社科联三级调研员秦令淼,内蒙古学研究会会长胡益华,兴安盟委宣传部副部长孙震,内蒙古体育职业学院教授殷俊海,内蒙古艺术学院北疆艺术研究院常务副院长葛丽英,兴安职业技术学院党委委员、副院长王雪瑞,呼和浩特市社科联党组书记、主席薛红伟,鄂尔多斯学研究会副会长、秘书长杨勇,内蒙古师范大学副教授殷福军等12位专家学者先后作了交流发言。大家认为,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具有很强的政治性、思想性、战略性、指导性,闪耀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真理光芒,在中华文明发展史、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发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为我们坚定文化自信,更好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扎实推进中华民族现代文明和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前进方向、奠定了坚实基础、提供了根本遵循。大家一致表示,要学深悟透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时刻牢记总书记殷殷嘱托,切实担负起使命任务,为办好两件大事,谱写中国式现代化内蒙古新篇章贡献社科力量。
乌恩奇在总结讲话时强调,内蒙古社科界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就是要更加深刻理解把握中华文明突出的连续性、突出的创新性、突出的统一性、突出的包容性、突出的和平性,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就是要更加深刻理解“两个结合”的重大意义,把握“结合”的前提是彼此契合,“结合”的结果是互相成就,“结合”筑牢了道路根基、“结合”打开了创新空间、“结合”巩固了文化主体性,把握“两个结合”是我们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根本途径,是我们取得成功的最大法宝;就是要更好担负起新的文化使命,不断深化对文化建设的规律性认识,在新的起点上继续推动文化繁荣、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
为此,我们要继续深入学习“两个结合”的重大论断,深刻领会习近平文化思想和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精神,以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为工作主线,坚定文化自信、秉持开放包容、坚持守正创新,牢牢把准社科工作方向,着力增强研究阐释的“主体性”和“原创性”,以学术方式传播中国思想、弘扬中华文化、讲好内蒙古故事、打造北疆文化品牌,为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作出社科界应有贡献。
(文:研究部/图:学术中心)
转载来源:内蒙古社科联